这项课题与我何关?
说到钱,谁不爱?我们常说:什么都起价,就是薪水没有起,不过数据显示,我国的家庭收入在过去20年来都出现增长。然而,为何我们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口袋多了很多钱?除了靠个人努力,还有什么方法能增加收入,让全民共享繁荣?
“嘿~ 你每个月的薪水多少哦?”
面对这么“一针见血”的问题,相信大家会避而不答,或者是含糊其辞,随便说出一个薪水范围(salary range)轻轻带过。
在职场上,收入被认为是不能说的秘密。不过,想要知道的话,也不是不行。
无论是个人或家庭的收入,大家不用猜,更不用问,因为政府已经帮我们统计出来。
自1974年起,统计局会在每隔两到三年展开《家庭收入、支出及基本设施调查报告》,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评估全国家庭的收入分布、贫穷和收入差距的现状。
最近一次的调查是在2022年进行,而调查结果代表了我国790万户家庭的情况。
什么是家庭收入?
根据统计局的定义,家庭收入指的是一户家庭内的所有成员,在一定时间内以现金或物品形式获取的收入。
家庭收入来源主要分为工资和薪水、自雇业务、房产和投资收益,以及社会福利和政府补助。
此外,家庭收入也可以细分为两种:
- 总收入(Gross Income):家庭成员从所有收入来源获得的收入总额。
- 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家庭成员在扣除保险、公积金和直接税等固定支出后,可以用来自由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为了统一起见,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将以总收入为准,除非另有说明。
家庭收入增长率 十年间跌跌不休
根据《2022年家庭收入调查报告》,我国的家庭收入中位数(median)是6338令吉,比2019年的5873令吉增加了7.9%,每年平均增长了2.5%。
纵观过去20多年来的家庭收入变化,除了1999年稍微下降以外,本地家庭在其余年份看似越赚越多。然而,从增长率来看却是时起时落,更在2012年达到顶峰后就跌跌不休。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物价一直涨,收入却没有涨(很多)。
B40/M40/T20
我们偶尔从新闻报道中听到B40、M40、T20这些字眼,既熟悉又陌生,但具体上是什么意思?
B40、M40、T20指的是三个收入阶层。顾名思义,B40代表收入阶层当中最低的40%家庭,M40代表中间的40%,而T20代表家庭收入最高的20%群体。
如何判断一个家庭属于哪个收入阶层?这道门槛并非十年如一日。统计局将配合家庭收入调查报告,每隔两到三年进行调整,好让政府根据不同收入的家庭,制定针对性政策(例如:每年发放的援助金)。
这意味着,若三年前你来自B40家庭,一旦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三年后就有可能“升级”加入M40家庭行列,反之亦然。
数据显示,去年有316万户家庭属于B40群体,而他们所赚取的收入,占了全国790万户家庭收入的16.1%;M40家庭同样有316万户,收入占比为37.6%;其余的158万户家庭则是T20群体,收入占比为46.3%,即全国将近一半的家庭收入。
近半数T20家庭在雪隆
按州属和联邦直辖区来看,全国将近一半的T20家庭住在雪兰莪和吉隆坡,另外有五分之一来自柔佛和槟城;而在B40家庭当中,国内有50%左右来自霹雳、柔佛、吉打、沙巴和砂拉越。
你的家庭收入落在哪个范围呢?点击以下互动地图,按照自己的州属查看吧!
想要财源滚滚?单靠个人努力还不够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马来西亚自 1992 年成为中高收入国家以来,人均收入增长了近四倍。
然而,这30多年来,我国依然在这个组别苦苦挣扎,还未晋升成为高收入国家,而这种情况,俗称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
要增加收入,自我提升、与时并进绝对少不了,但在同一时间,政府所推行的政策也扮演关键角色。
世行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尽管我国经济增长了,但它并没有为人民创造出足够的高收入、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加上生活费用的增长超过了收入的增长,导致经济增长的收益没有得到公平分享。
经济部长拉菲兹早前表示,我国有望在2028年或更早之前,晋升成为高收入国家。
虽然这个说法符合世界银行的预测,但如果马来西亚要达到这个目标,世行建议政府在更高的收入和发展水平上制定一套不同的政策和体制,以应对未来面临的挑战。
“随着马来西亚正在过渡(成为高收入国家),它将越来越需要依靠更多由知识和生产力驱动的(经济)增长,(让经济)更接近科技前沿,并且更加重视实现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
世行也认为,我国必须建立一个强化的社会契约,确保所有国人获得平等机会,而政府部门需要以更高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来运作,并且善用资源来满足社会不断提高的期望,特别是最贫困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