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课题与我何关?
最近的炎热天气,让我们感觉在“蒸桑拿”,热得让人汗流浃背,使得大家拼命吹冷气,或前往有冷气的地方避暑。这个时候,我们或许会好奇:究竟多热才算“太热”,乃至热出病来,甚至面临生命危险?
最近去了电影院观看电影《热辣滚烫》吗?
还没看的话,没关系。。。因为本地这几个星期的天气也是“热辣滚烫”。
今年以来,气象局从2月份起几乎每天通报全国各地炎热天气的最新情况,并且以黄、橙和红色来区分不同地区的酷热程度。
根据当局制定的热浪警报级别,一个地区连续三天出现摄氏35到37度(℃)的最高气温,气象局将发布第一级黄色警报。一旦气温连续三天处在37℃到40℃之间,则是第二级橙色热浪警报;连续三天气温在40℃以上,为第三级红色热浪警报。
《图懂天下》统计,从2月3日到4月3日期间,全国有12个地区一共出现32次橙色热浪警报,其中七个地区就集中在玻璃市和吉打州,单单是位于吉打北部的波格先那(Pokok Sena)就有九次橙色警报。
为何北马天气这么热?
半岛北部向来是我国天气最炎热的地区,尤其是3月份东北季风即将结束和西南季风尚未到来的季风过渡期,当地会因为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而出现干燥炎热的天气。
纵观历史纪录,拥有“大马火炉”之称的玻璃市朱宾(Chuping),曾在1998年4月9日达到40.1℃的时我国史上最高温纪录。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地区比全国其他地区还要热?
《光华日报》于2016年引述时任玻州气象局主任莫哈末卡里尔报道,朱宾是我国最北部的地方,坐落在“副热带高压”(subtropical high)地区,因此时常会有干燥,少雨的炎热天气。
中国气象局的资料显示,副热带高压也被称为“高温使者”,分布于南北纬30°左右,是一股经常存在但位置不固定的温暖气团。它的位置和内里气流的流向可以影响到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的生成和走向。
副热带高压所控制的地区,往往会有干燥、少雨的炎热天气,是各地高温热浪的其中一个主要导因。
莫哈末卡里尔补充,来自越南、柬埔寨、寮国以及泰国东部的热风会吹到朱宾,加上该区的地理位置远离海边,缺乏海风带来的凉爽,因此导致朱宾出现炎热天气。
与热相关疾病 23天内增115%
面对高温气候,我们不得不想尽办法防暑降温。另一边厢,也有人因为酷热难耐而“热出病来”。
今年截至3月25日,国内累计28人患上与热相关疾病,其中一人不幸死亡。
截至3月2日,与热相关疾病的累计病例只有13起,不过短短23天内就翻倍增加115%到28起。
“热出来”疾病不只是中暑
或许你会以为,这些都是中暑患者,但其实“热出来”的疾病并不只是中暑。
根据卫生部的资料,与热相关疾病主要分为三种:热痉挛、热衰竭和中暑。
与热相关的疾病,通常是从热痉挛开始,然后是热衰竭。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潜在致命的中暑。
热痉挛(heat cramps)通常是在炎热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时,因流失大量水分而造成的疼痛和不由自主的肌肉抽筋,症状包括:大量出汗、疲劳和口渴。若及时治疗可以防止病情发展为更严重的相关疾病,例如热衰竭。
热衰竭(heat exhaustion)指的是在待在过热的环境下太久,因为身体持续的流汗,而且没有补充适当的水分,造成全身不舒服。症状包括:体温介于37℃到40℃、头痛晕眩、呕吐、心跳加速和疲累虚弱。
中暑(heat stroke)则是在无法散发热量的环境中,导致身体的核心体温超过40℃,同时中枢神经的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危及生命的状况。症状包括:脑部和言语功能受影响、身体抽搐、没有冒汗和失去意识。
卫生部授八招防暑降温
鉴于炎热天气可对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可能会引发死亡,卫生部提醒国人,若出现体温高、头晕、呼吸困难、呕吐、抽搐或晕眩症状,需立即就医。
当局也建议民众采取以下八个防暑妙招:
- 避开天气炎热或阳光直射的地方
- 立即暂停体能活动
- 松开或脱掉紧身和较厚的衣服
- 在阴凉处休息
- 每隔15分钟定时喝水
- 开风扇降温
- 把湿布放在身体部位或洗澡来降温
- 若症状持续或恶化应立即就医
就如《热辣滚烫》女主角贾玲所说:“你只能活一次,所以要好好爱自己。”
追踪《图懂天下》Facebook和Instagram账号,一图看懂更多关乎你我的事!
如果你觉得《图懂天下》的内容有意思的话,希望你可以Buy Me a Coffee提供小小捐助,让这个平台更有动力走得更远、更好!